每一种消失的语言,都意味着一个世界的消失:故事、世界观、关于自然、身体和记忆的独特知识。在《濒危语言的未来》一书中,作者路易斯·韦尔丹(Léwis Verdun)邀请我们重新审视语言在全球化世界中的地位,并指出语言保护远不只是文化问题,更是一场政治、生态和人类的紧急行动。

本文以此为出发点,延伸探讨一个密切相关且关键的议题:语言多样性与社会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

语言的沉默消失:全球化下的隐形症状

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,目前世界上有近 40% 的语言正面临消失的危险,每周平均有一门语言走向灭绝。这种变化缓慢、无声,往往被忽视,因为它不像文化遗产的破坏那样显而易见,而是悄无声息地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发生。

全球化、教育和媒体的标准化,以及英语、普通话等主导语言的扩张,加速了这一进程。在很多国家,讲少数民族语言仍被视为社会融合或职业发展的障碍。

然而,语言的消失并不仅仅意味着交流工具的消失,它还是一个民族文化和知识体系的崩塌——包括对草药的命名、极端气候下的生存技巧、以及那些主流语言根本无法翻译的表达方式。

语言与生物多样性:共生的两种形式

许多人不知道,濒危语言的分布与濒危生态系统高度重合。从亚马逊雨林到喜马拉雅山,再到太平洋岛国,当地语言承载着关于环境、动植物与生态资源的宝贵知识。

研究发现,语言多样性高的地区,其生态多样性也往往更丰富。这不是巧合,而是语言与自然共同演化的结果。这种密切关联提醒我们:语言多样性不是“可有可无”的文化装饰,而是我们社会韧性的关键支柱。

保护语言,就是保护另一种思维方式、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,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智慧资源。

拯救濒危语言:我们该如何行动?

尽管现状严峻,但希望依然存在。全球各地的社区正积极开展语言复兴的实践,有的依靠语言学家的协助,有的依赖地方居民的自发行动。

在威尔士,凯尔特语通过强有力的语言政策(如强制教育和本地媒体)实现了复苏;在新西兰,毛利族建立了沉浸式母语幼儿园(kōhanga reo);在巴布亚新几内亚,整个村落正与学者合作记录从未被书写过的口头语言。

同时,科技也成为保护语言的重要力量:在线词典、学习应用、母语社交媒体、多语言语音识别技术……现代工具正赋予古老语言新的生命。

但更重要的是改变集体叙事:讲少数语言不应再被视为障碍,而应被珍视为一种文化财富。
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语言多样性?

保护濒危语言不仅仅是政府和语言学家的责任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所贡献

作为公民:

  • 了解本地或祖辈曾使用的语言

  • 参与多语言文化活动

  • 支持少数语言创作者(音乐、文学、艺术)

作为教育者或家长:

  • 在课程中加入语言多样性的内容

  • 从小鼓励孩子多语言发展

  • 鼓励家庭中不同代际的语言交流

作为企业与组织:

  • 将部分内容翻译为本地语言

  • 雇用少数语言母语者

  • 资助语言保存相关项目

作为科技创新者:

  • 开发适用于小语种的应用与平台

  • 提供免费的语言学习资源

  • 在产品中加入多语种语音识别功能

每一个被保留下来的词汇、每一个重新讲述的故事、每一篇用脆弱语言出版的作品,都是对遗忘的抵抗,是对未来的承诺。

在每一种濒危语言背后,都有一个民族、一种世界观、一套可能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知识系统。在《濒危语言的未来》这本书中,作者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这一常被忽视的危机。

想加入语言保护的行动并重塑多元文化的未来? 这本五分钟的微型读物,是你迈出的第一步。

点击此处,在 FIVE MINUTES 官方网站 获取《濒危语言的未来》中文版!